康复治疗师素质与社会经济效益关系刍议 摘自《现代康复》2000年第5期第4卷 康复医学是多专业和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内科、神经科、骨科、老年科、儿科等。还涉及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也有医师、治疗师等不同的专业,所以必须依靠多个专业和多个学科的分工合作才能实现康复目标。为此,康复医学的工作形式多采用多种专业和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康复治疗小组形式,在康复医师指导下组织进行康复治疗工作。康复医师与治疗师同时肩负重要任务,治疗师执行康复治疗计划,一般有较长时间接触病人,在实施一些直接或间接协助病人的措施中,其影响与作用比康复医师更显著、更具有凝聚力。所以康复治疗师的素质很重要,具体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 1 身体素质 治疗师要能长时间坐又能长时间站,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治疗师的工作需要充沛精力和较强的体力,特别是PT师的工作一般是徒手工作,手法为主,长时间多人次的治疗,经常是累得腰酸背痛、手酸无力、大汗淋漓、全身疲乏,这就要加强自身锻炼、加强营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2 心理素质 心理上保持平衡感,具有乐观精神、安稳的情绪、热心和爱心。治疗师在语言、行为和态度上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或病人家属的动机及意志,影响病人对前景的看法。在治疗中部分患者流涎不止、鼻涕常挂在唇边、汗气薰人,特别是小孩,屎尿常洒与哭闹,治疗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治疗效果。由此可见治疗师在治疗时的态度、每句贴心鼓励的话语、每一个微笑、支持的行动、理解的心理都能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带来勇气、信心和积极的作用。 3 技术技能素质 技术上要一专多能,除具备传统康复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外,还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一般常识和技巧,有一定的洞察力、模仿力,培养个人的感性以使能容易体会病人的心境及期望,力求协助患者重整生命目标,过有意义的生活,达到最高的生活质量。然而这不单是治疗师的技能问题,还牵涉到理性思考、心理适应程度、生活自理适应过程、环境范围内的适应。患者残损残障有时不能避免。对病人来说,能站、能走、能生活自理,重在发挥其潜力。治疗师的媒介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为此,治疗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整体素质,为发展康复医学,提高康复治疗师专业水平不懈努力。新世纪的康复医疗实践将反复证实:技术和信息+爱心和意志=康复。 4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治疗师素质的关系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已进入市场经济的行列,医院是患者的治疗康复场所,其疗效的好坏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成正相关,特别是在康复治疗学领域中尤为显著,不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应重在体现治疗效果注重社会效益,假如说治疗师素质低劣,患儿在康复治疗中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效果,其家属对治疗师不信赖、失去治疗勇气和信心,停止治疗或转入不正规医疗的治疗。在病人之间互相影响,增加病人负担,这样给社会带来负担就削弱社会效益。同时医院病人来源减少,亦损失经济效益。所以社会效益是医院生存的源泉、医院发展的基石。 5 结束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发展迅速,能够使患者的功能在可能的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非是重复的,也不是治疗的延续,而是并列关系,从治疗的第一阶段开始就同时并进。康复医学除了应用一般的医疗技术外,还要实施综合治疗,应用许多辅助医疗技术,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临床心理治疗、医疗社会事业服务、职业协商等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治疗方案。非常重视病人的整体人格,利于病人加速恢复正常功能。在康复医疗中康复治疗师的重要性,康复治疗师的整体素质是关键。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与康复治疗师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只有把提高康复治疗师的素质和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医学优势与国际医学接轨,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