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肌炎与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主要指在软组织出现成骨细胞,并形成骨组织。多半发生在大关节周围,例如髋关节、肘关节等。常见于神经瘫痪的患者。发病机理不清楚。不一定有局部损伤病史。早期局部有明显肿痛,关节活动受限。晚期由于 骨组织形成,导致关节活动限制。 骨化性肌炎是指肌肉组织由于损伤或者出血,导致组织机化,形成硬结和挛缩。应该有明确的局部损伤史。局部疼痛不一定很明显,但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
骨化性肌炎,是指正常无钙化的组织发生了钙化以也叫异位骨化。它的发生可与外伤性血肿有关,有的并无明显原因,它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在纤维结缔组织中,原始细胞增殖活跃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钙盐沉积,形成骨。成熟的异位骨化具有骨的结构, 外层包裹纤维结缔组织,里面是成骨细胞 ,具有小梁结及类骨组织,中心是活跃的原始细胞。 原则上应避免早期对受累局部进行热疗,超声波,按摩。缓慢。柔和的运动可预防挛缩。应采用渐进性运动练习,不当的治疗会使骨化加剧,对妨碍活动的骨化的切除,必须等到9-12个月或骨化成熟,骨化静止后才可进行。
PUBMED的主题词库里的定义是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The development of bony substance in normally soft structures. myositis ossificans:A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bony deposits or the ossification of muscle tissue. 从英语的定义上看来两者在发生部位上至少还是有差别的。
对这个问题的思维可以建立在下面两个方面: 1、发病机理是否一致?异位骨化是神经瘫痪的常见情况,病理特征是骨化组织。发病原因一般不明确。未必和外伤有关。多半在关节周围,而未必在肌肉内。而骨化性肌炎多半是有明确的外伤史,发生部位是在肌肉内,主要病理改变是血肿的机化或钙化。 2、临床表现:异位骨化的疼痛十分明显,而骨化性肌炎疼痛往往不明显。 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一下骨科学常常说的骨化性肌炎和神经科常常说的异位骨化,会发现两者描述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的。 目前一些书籍的定义确实比较混乱。我们在讨论问题的基础不是一本书如何说,而是要搞清楚道理。 任何临床诊断或者分型都是为了指导治疗。把这两个情况混为一谈,在临床治疗上的指导价值就不清晰了。 摘自中国康复医学会 |